《智子疑邻》教案

时间:2023-10-22 06:02:08
《智子疑邻》教案

《智子疑邻》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智子疑邻》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子疑邻》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好处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潜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潜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透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透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透过跟录音仿读、分主角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透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资料和感受人生哲理。

< ……此处隐藏35430个字……p>明确:在必须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能够转化的,坏事能够转成好事,好事也可能转成坏事。

8、课文资料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

情节一波三折,

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证明的是在必须条件下的祸福能够转化的。

明确:文章能够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能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

1、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能够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能够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能够是耳闻目睹的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带给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

2、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

带给几个参考题目:

塞翁之子――能够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之后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是否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塞翁新传――能够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

也能够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

1、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校园推荐。

2、能够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校园图书馆借。

《《智子疑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