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以芦笛为主线,展开教学。
2、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讲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写作目 ……此处隐藏5634个字……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领悟这样交叉描写的关系及其作用,为六年级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突破难点,我变以往的依段落顺序学习为归类学习,就是将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分类、集中学习。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读。分三步进行:
1、读7——13自然段,用“————”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
2、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强强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再读这部分,用波浪线找出描写强强的句子,感受强强内心极度紧张,万分恐惧的心理;
3、师生合作读8、9、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一边描述环境的恶劣,一边描述强强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三部曲,学生非常清楚地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使强强“恐惧”心理变得真实可信;又能反衬强强的坚强,使文章“人”与“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衬。从中也学到了描写的方法。 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感觉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改进:
1、这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诵一诵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类似的名人名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让我反思到教学第三自然段花的时间多了,只让学生感悟风和日丽的白天大海的迷人之处就够了,作者的描写顺序不必讲解,注意一课一得。
2、板书是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这个非常贴切,但还可以更完美一些。在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时,紧扣本单元的话题——爱在人间,提炼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关爱与期盼,并板书。
3、这篇文章虽然饱含哲理,但也蕴涵着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蕴涵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入情、动情、抒情的历程,语言、思维、情感同构共生,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