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5-18 21:47:0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来惭愧,以前读苏霍姆林斯基多是急功近利,什么时候需要他的理论来增加自己的文章或言语的分量,就找一些相应的句子来读,对他一直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断章取义。今天再一次走进《给教师的建议》,静心而读就不难发现,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就说第一节吧,大师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大师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可看看我们,做到这一点了吗?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么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了。

再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应付各种检查,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教育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就不会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读了这本书,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学无止境。教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真正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教给学生最鲜活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