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一)迷宫
乐声渐次远离,唯有冷风从窗口灌入才觉脸上很凉。好像感情的喷薄从来只是一瞬间的事,太多想表达的话语落于纸上,像雨点叩击海面,是漫无目的深邃和着苍白无力的呐喊——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仅用“感动”一词来囊括所有的情感都显得太过苍白,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去揣度人生,妄想写出超出年龄之外的深度,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宛如一场春秋大梦,醒来什么也不曾留下,还丢失了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特有的稚气。
看《海上钢琴师》便是这样的体会。
可为什么还是要写?是那句“未表达的情绪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促使着我写下去,写下这些少不更事的通透和深刻,写下这些倔强和稚嫩,留给以后慢慢咀嚼也罢。
我不愿以对错评判一个人的选择,对于1900最终没有下船的结局,理想主义者为此正词,说这是一个人活得纯粹而自由的标志,现实主义者又抨击这不过是空洞荒诞的无意义,无谓地悲叹人生的虚无,只是一种病入膏肓却不自知的悲观。
我呢?我不站任何一种说辞,人们从未真正了解彼此,基于这个事实探究选择的对错这件事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我更认同的是,这是1900自身推导出的结果——年幼时短暂拥有过的亲情 ……此处隐藏8419个字……永远下不了船。”他从一出生就不被这个世界所承认,他是被遗弃的孩子,应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他充满了渴望也充满的无力。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最没有勇气去争取的。他对陆地的排斥实际上投射出的是他认为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接纳,他没有勇气去拥抱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在离别时,在他对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纳的。他不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恋母情结中,似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这个世界。最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他选取了死亡,和船一齐被爆破。下船就是一个情节,他在那个情节中一次又一次轮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开始就说这是个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这样的名字么影片中时不时出现荒诞的情节,这让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们的欲望、无比渴望却不被自己承认的欲望,故事的结局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远都下不来,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我,越往后情绪堆积的越多,最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静的场面中爆发了,影片结束之后都无法平息。影片叙述很紧凑,两个小时每个场景都很经典,钢琴演奏在作为影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上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长这么大写的第一个影评,我没办法把每个觉得精彩的地方写下来,因为真的太多了。我没敢看别人写的影评,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实的表达自己最及时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会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将感受写下来,是怕任何时间或事情的打扰让我忘记此时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对或者错。
我打算将这部影片好好珍藏。